您所在的位置:考古发现

热带太平洋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7月下旬,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资料显示:今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异常偏暖0.6℃,即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且可能发展成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根据监测,自2011年9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于今年3月结束。之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逐渐恢复正常并开始偏暖。4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增暖迅速,7月份该区域平均的海表温度距平已达到0.6℃,次表层海水温度增暖迅速并向表面抬升,表明了热带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气象专家根据监测结果,并参考国内外动力统计模式,预测今年下半年厄尔尼诺状态将继续发展,可能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
同时,世界气象组织(WMO)于今年6月26日发布的报告认为,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对于此次厄尔尼诺是否会影响我国,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分析说,判定一次厄尔尼诺的影响,不仅要看强度,还要看它的类型。今年下半年的厄尔尼诺的强度和类型还要继续密切监测。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会给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想象一下,假设在厨房里烧了一锅水,当水开始沸腾,便会有很多水汽蒸腾上升,这锅水也便成了厨房里的一个热源和水汽源。放在全球来看,有比正常情况下多出很多的水汽蒸发出来,这里便是水汽和热量的源。这样对全球的环流而言,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给全球带来不一样的天气气候。
厄尔尼诺期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常常偏高1℃至3℃,甚至更高。这里的大气吸收了海洋的热量和水汽,变得活跃起来,空气又湿又暖向上抬升,升到一定高度,水汽凝结致雨,直接导致这一带降水增多,南美沿岸国家也因此而异常多雨,甚至引发洪涝等灾害。而对流区的东移又使得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大大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及周边国家出现干旱。
此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还会通过改变大气环流间接地影响到全球其他地区。例如,1983年,在南美西海岸的秘鲁、厄瓜多尔、智利及阿根廷北部,由大雨引发的洪水造成数百人丧生;1987年前期,秘鲁、玻利维亚降雨比常年多数倍乃至数十倍,智利七八月连降大雨,洪水、泥石流成灾;1997年,智利北部、厄瓜多尔沿海、巴西南部、阿根廷东北部及巴拉圭更是暴雨倾盆,洪水不断。
不过,我国的天气气候变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洋、冰雪、陆地热状况、季风、大气环流等,不应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归结为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也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必然对中国气候产生某种特定的影响。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中华自然科学网(SC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34147号   客服及报障邮箱:sci@scicn.net